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超前孵化已培育36家“亿元级”企业

发布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语核科技在近日上海举行的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上荣获WOD熵钥奖“数字化标杆奖”和“创新技术奖”。其创始人翟星吉说:“我们是入驻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奇绩创坛投资的一家非典型公司。”

2023年《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发布以来,上海市科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区持续布局、遴选和培育高质量孵化器,引领全市各类科创载体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就是首批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之一。截至今年5月底,12家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储备创业项目330余个,其中超前孵化项目40多个,已孵化出36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家估值超亿元的企业。今年1-5月,上海高质量孵化器的营收达65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15%,其中专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51%,是全市科创载体平均水平的2倍;在孵企业总营收超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超5亿元。

上海聚焦大模型、光电量子、智能传感、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产业和前沿赛道。市科委成果转化处处长张励说:“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主体的民营(含混合)占比很高,达到75%。运营团队市场化程度较高,偏重新技术和新模式孵化,甚至是超前孵化。”所谓“超前孵化”,是指孵化器关注细分赛道发展的新趋势,跟踪基础研究项目,从论文和知识产权入手,实现超前发现和超前布局。这种孵化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科研团队创立企业前,进行概念验证,验证科研成果的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从储备项目中挑选所看好的项目,支持团队创办企业。

入选首批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的中科创星(上海)就擅长超前孵化:

中科创星是国内最早开展硬科技投资和孵化的专业平台之一。近日,这家投孵联动平台完成了对原集微的两轮早期投资。原集微由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研究员包文中创立,研发制造原子级芯片和异质集成技术。今年4月,复旦大学周鹏和包文中联合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制备出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二维半导体处理器“无极”,有望取代传统硅基芯片。早在论文发表前一年,中科创星就在跟踪复旦团队,与科学家探讨二维半导体处理器的商业化可能性,同时跟进实验进展,评估这项基础研究的转化前景。完成概念验证后,中科创星决定投资并协助组建创业团队。613日,原集微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在浦东启动,有望在全球率先实现二维半导体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上海强调生态集聚效应,将它们建在所属产业的头部区域,这种布局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浓度和产业要素密度,打造上海先导产业创新“核爆点”:

在浦东,3家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孵化器(飞镖创新研发中心、莘泽“智星港”、复星新禾)为重点,30家科创载体已形成“创新药械孵化集群”,与张江大科学设施、20多家专业技术平台、8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联动,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使浦东近年来年均新增生物医药初创企业100余家。626日,莘泽“智星港”与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生命健康科技概念验证大赛在浦东启动。这是国内首个以“行业科技概念验证”为切入点的大赛,为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大赛有望遴选出更多优质的生物医药创业项目,让它们落户浦东、快速成长。

在徐汇,3家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孵化器(“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阿里、腾讯等诸多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提供算力、语料、应用场景等全方位支持,打造以西岸滨江、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双核心的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高地。2023年成立的语核科技入驻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后,除研发外的其他工作(法务、财务、人力资源等)几乎都由孵化器“代劳”,使创业团队能集中精力研发产品。这家孵化器通过专业技术平台接入算力资源,入孵企业可随时申请使用。翟星吉告诉记者,“我们的第二个客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是孵化器帮我们谈下来的。”“这家研究院对我们开发的数字员工感兴趣,但他们是住建部直属科研机构,很难与初创企业签约合作。就在我们觉得要谈崩的时候,漕河泾出面担保,终于让我们获得了‘中字头’的客户。这家人工智能小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体数字员工,已与上海仪电、中远海运重工、唯捷创芯等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用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

在闵行,以“大零号湾”高校院所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基础,政府部门将在高端装备等领域布局建设若干高质量孵化器,联动大学科技园,推动前沿颠覆性技术和成果加速产业化,打造创新转化孵化“核爆点”。

(来源:解放日报,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