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长三角发挥一体化优势,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

发布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09-06浏览次数:181

习近平总书记在820日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要求长三角地区“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高、创新场景丰富且规模庞大的优势,特别要发挥国家赋予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势,在这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集合力量、分工合作,尽早取得重大突破。


要加强统筹,有效集合科技创新力量。坚持一盘棋思想,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由设在上海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组织,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编制专项行动计划,建立由三省一市负责人及相关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基金等负责人参加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盟,建立相应的统筹与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支持。


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以区域有效分工凝聚攻关合力。实施各个重点领域和环节攻关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持续性投入,集中最优秀的专业创新队伍,而且需要相应的基础科学综合配套,因此,必须坚持区域分工原则,各地分别聚焦最具优势的领域和环节,分头攻关。长三角各地对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都有强烈的诉求与动力、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鲜明的优势特点,把这些动能调动起来,并进一步拓展提升各地的长板优势领域,就可以产生更加强劲活跃的群体攻关效应。要充分依据各个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布局、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科研院所布局、国家大科学设施布局、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布局等四大因素,有效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域分工体系。要在建设大科学装置及设施方面加强分工,防止重复建设;在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研究三个方面加强分工统筹,形成跨区域的攻关链条。


在有效分工基础上,要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强化相互赋能。围绕各地联合攻关中的共性需求,加快搭建一批一体化运营的合作平台或支撑载体,探索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新机制。一是推进各地国家队合作共建高水平新型研究机构。在一些最核心最前沿的领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集合各地精锐,合作共建一批专攻核心关键技术的新型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应具备公司化机制优势,摆脱传统的行政等级、编制、绩效工资额度等约束,高效承担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双重职能。同时,积极吸收北京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队、大型企业研究院、科创基金等加入进来。二是共建共享大型科技装置和设施。对各地共同需求高的大型科技装置和设施,在国家有关部门协调下,在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下,在空间配置上合理分工,在实际建设上联合共建,集合资金力量,建立运营管理的一体化载体和机制。三是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攻关链条。在各个攻关领域,把各地的龙头企业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院所、大学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四方力量整合起来,通过基金会、合作联盟、攻关专班等形式完善攻关链条。特别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在部分重大攻关项目中由其承担主要攻关任务,牵头开展“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并组织产业链上的各家隐形冠军加入攻关队伍,构建以“政”服务、以“产”主导、“学、研”为基、“金”输动力的攻关生态圈。四是三省一市共同设立专项资金或基金支持合作攻关。配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各地共同筹集配套资金,并以基金模式进行运作,更加有力地支持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和联合攻关项目。为促进基金有效运转、持续发力,应加强制度保障,可考虑各地协同立法,让跨区域的专项基金在筹资、使用和管理上都有章可依、规范运行。



作者:王 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2020831